• 香港8月5日出現酷熱天氣,氣溫高達38.9度,打破今年的高溫紀錄。
  • 住在「劏房」的低收入住戶苦不堪言,狹小且通風不良的環境,讓他們如同「睡在蒸爐裡」。
  • 為了避暑,不少住戶白天被迫離開家,在有冷氣的商場流連,呼籲社會关注他們的生存環境。
【酷暑難耐】劏房居民淪蒸爐 煎熬過夏

【酷暑難耐】劏房居民淪蒸爐 煎熬過夏.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香港8月5日出現酷熱天氣,氣溫高達38.9度,打破今年的高溫紀錄。香港天文台在尖沙咀總部錄得35.4度,新界上水則記錄到38.9度,港島跑馬地也有37.3度。在酷暑天氣下,許多港人都留在家裡,不出門,上班族也盡量留在辦公室,少外出。

然而,住在“劏房”的低收入住戶却苦不堪言。 “劏房”狹小且通風不良,室溫比室外更高,住戶如同“睡在蒸爐裡”。为了避暑,不少住戶白天被迫離開家,在有冷氣的商場流連。免費報章“香港仔”8月6日報導,在昨天酷熱天氣下,“劏房”的溫度比室外溫度更高,不少住戶為了避暑,日間大部分時間被逼離家,在有冷氣的商場流連。

報導引述一名在鐵皮“劏房”蝸居的黃姓老伯說,他所住的“劏房”安裝了冷氣機,但屋內似蒸爐,即使開機也無補於事,同時為了節省電費,他最近每天都到公園及商場流連避暑,待黃昏涼快時才回家。他說,中午時,所住“劏房”的室溫高達40度,“真的如熱鍋上螞蟻”。

香港人口約700萬,約一半人住在政府出租的公屋,其餘人住在自購房,另有少數窮人租住“劏房”。“劏房”是指業主將一個住房分隔為多個細小空間,分租給不同個人或家庭。目前香港有約21萬個“劏房”住戶。“劏房”通常地小狹窄,甚至有部分由鐵皮搭蓋,通風不良,在天氣炎熱時,住戶如同“睡在蒸爐裡”。

本篇新聞主要聚焦在低收入住戶在酷暑天氣中的困境,呼籲社會关注他们的生存环境。文章中也提到香港天文台的温度记录,展现了事件发生的客观环境。文章中没有出现任何反对意见,但是从内容上可以看出,低收入住戶的困境是社会关注的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