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要求金融機構改善房地產融資比例,被外界解讀為「限貸令」,引發銀行簽約後不貸款的爭議。
- 賴清德總統澄清,央行並無限貸,但金融機構過度反應,簽約後不貸款的行為並不妥當。
- 賴清德總統認為,已簽約的案件應繼續履行,金融機構不應該以「限貸令」為由拒絕貸款。
央行無令「限貸」!賴清德:金融機構過度反應應履約.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近期,央行要求金融機構改善房地產融資比例,被外界解讀為「限貸令」,引發銀行簽約後不貸款的爭議。對此,賴清德總統表示,央行並無限貸,但金融機構過度反應,簽約後不貸款的行為並不妥當。
賴清德總統澄清,央行只是提醒金融機構注意其房地產融資比例已接近法定上限,並無所謂限貸令。他強調,央行發現台灣很多金融機構,不管是公立或私立,都已經接近30%,因此發出提醒。然而,部分金融機構以「限貸令」為由,拒絕或停止貸款給簽約客戶,引發民怨。
針對部分金融機構已經簽約卻忽然喊卡說不貸款的情況,賴清德總統直言,這是「過當了」,認為已經簽約的案件應該繼續履行。
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熱絡,新青安貸款推出後,房價上漲,銀行房地產貸款水位不足。為了避免金融機構過度集中房地產融資,央行要求金融機構改善房地產融資比例,銀行對房地產的融資不能夠超過本身資產的30%。
除了央行的監管措施,政府也推行多項措施,如社會住宅興建、包租代管、租金補貼,以解決居住正義問題。
此次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多方觀點紛紛出籠。央行強調並未發布「限貸令」,僅提醒金融機構注意房地產融資比例。然而,部分金融機構以「限貸令」為由拒絕貸款,造成民眾困擾。賴清德總統認為金融機構過度反應,應履行簽約義務。
未來,如何平衡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和民眾的購屋需求,將是政府和金融機構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