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幼教產業工會於3日發起大規模集會遊行,超過1,500名教保人員參與,呼籲教育部正視教保人員待遇不平等問題,並提供公平的職場環境。這場遊行反映了幼教現場長期以來面臨的困境,也引發社會對幼兒教育品質的關注。

台灣於2011年實施「幼托整合」,將幼稚園與托兒所等名稱統一為「幼兒園」,並針對師資有更明確規範。然而,在整合後,幼教老師與教保員卻面臨著待遇不平等的困境。教保員與幼教老師做相同工作,卻適用不同制度,導致加班費、偏遠加給、休息時間等差異,讓教保員感到不公平。

「當教保人員待遇不平等,除了導致優秀的教保人員選擇離開,也會對在幼兒園的孩子與家長,產生負面影響。」全國幼教產業工會理事長許文菁指出,「學校要教保員做事時,就說你跟教師一樣;教保員要請假,卻說教師不能這樣請;教保員加班又說學校教師只有補休沒有加班費⋯⋯」

教保員A(匿名)分享:「在工會爭取前,在特偏遠山區任職的教保員沒有偏遠加給,只有幼教師有加給,直到現在,仍有部分縣市教保員沒有偏遠加給,讓她感嘆教保員工作權益永遠差人一等。」教保員P(匿名)則提到:「教保員受到勞基法限制,需要每工作4小時休息30分鐘,下午延後30分鐘下班,而幼教師則不用;有次她被規定休息30分鐘,但應接手照顧孩子的主任並未準時出現,導致有幼兒意外受傷⋯⋯」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理事長許文菁指出:「教保員每天遭受職場歧視,有辦法專心帶班嗎?當教保員長期面對待遇不平等問題,可能會對自身工作缺乏穩定感,在此情況下,更別談教保員能夠專心精進課程品質 、提供孩子穩定的情緒勞務。」

「幼兒正處啟蒙時期,對成人會有更多的依賴,也需要教保人員付出更多關愛與陪伴⋯⋯若幼兒園職場環境留不住人才,導致人員頻繁流動,恐怕不利兒童與老師的信任關係建立。」許文菁進一步表示,「當幼教職業剩下血汗、超時、高壓、低薪,優秀的教保人員不願意投入這份職業,就會換來更多沒有相關專業背景的教保人員進入幼教現場帶班,讓整體幼教環境品質更低落;非專業教保人員可能不了解班級經營、不了解孩子發展階段、安排不適當的課程,導致虐童、不當對待等問題發生。」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理事陳玥彤強調:「幼教老師有通過甄試、成為幼教老師,與教保員身份跟待遇上確實不一樣,我們不是要針對幼教老師,而是向教育部訴求,希望工作環境更平等。」

這次遊行集結了全台各地教保人員,反映了他們對現行制度的失望和對公平待遇的渴望。這場運動不僅關乎教保人員的權益,也關係到幼兒教育的品質和未來。教育部應重視教保人員的聲音,積極改善現行制度,讓幼兒園成為一個能夠留住人才、提供優質教育環境的地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