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28 首度舉行「貿易日」,強調貿易在加速氣候行動中的關鍵角色,並推出氣候行動貿易政策工具包,目標促進重工業去碳化。
- 各國政府積極推動低碳公共工程採購,例如加拿大、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已承諾制定低碳採購時間表。
- 台灣作為全球製造業重鎮,需密切關注 COP28 工業去碳化趨勢,積極尋找轉型方案,提升產業鏈低碳化程度,並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才能在全球綠色經濟浪潮中保持競爭力。
淨零時代的重工業轉型:COP28 聚焦貿易推動氣候行動.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在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的時代,工業去碳化成為關鍵議題。今年的 COP28 氣候大會首次舉行「貿易日」,強調貿易如何加速氣候行動,各國政府也積極推動相關政策與措施。
世界貿易組織 (WTO) 在 COP28 大會上推出氣候行動貿易政策工具包,其中包含調整碳密集產業的關稅,以及善用公共採購來降低碳排放。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 (UNIDO) 和先行者聯盟 (First Movers Coalition, FMC) 也共同推動「低碳公共工程採購」與「2030 預購承諾」,旨在創造低碳材料市場,促進重工業轉型。
「低碳公共工程採購」倡議已獲得加拿大、德國、英國、美國等國的支持,這些國家將承諾轉化為實際行動,並制定了低碳採購的時間表。日本、奧地利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簽署了合作意向書。
然而,重工業的減排依然面臨挑戰,尤其以水泥、鋼鐵等產業為甚。煤基高爐技術無法達成 1.5°C 目標下減量 90% 的深度減碳要求,鋼鐵業需要轉型至「真正能帶來深度減碳的技術」,例如以綠氫為基礎的 DRI-EAF 製程。
作為全球製造業重鎮的台灣,需要密切關注 COP28 工業去碳化的趨勢,並積極尋找轉型方案以應對全球淨零目標。
COP28 的工業去碳化趨勢,對台灣製造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台灣需要抓住這個轉型機會,才能在全球綠色經濟浪潮中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