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政部舉辦「自然碳匯及低碳建築研討會」,邀請營建產業、學術界及產業界探討淨零轉型路徑。
  • 內政部積極推動自然碳匯,並透過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和建築能效標示等措施減碳,社會住宅更提前達成建築能效1級目標。
  • 研討會期望將「增匯」、「減碳」的挑戰,化為產業投資、創造就業的新機會,共同推動未來碳匯新里程。
淨零碳排之路:綠建標章與自然碳匯助力

淨零碳排之路:綠建標章與自然碳匯助力.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內政部積極推動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並於9月2日在國立中興大學舉辦「自然碳匯及低碳建築研討會」,邀請營建產業、學術界及產業界共同參與,探討公私協力找出淨零轉型路徑。內政部長劉世芳在致詞時強調,我國的淨零轉型仍有許多挑戰,需要各界共同合作,才能達成目標。

劉世芳表示,內政部除了積極推動自然碳匯,例如國家公園、濕地和海岸等,更透過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建築能效標示等減碳措施,來達成淨零目標。她指出,至121年底,社會住宅累計可達25萬戶,每年可減碳約11.23萬噸,展現公有新建物提前達成建築能效1級目標的成果。

面對營建產業面臨的碳費徵收、少子化缺工、預鑄工法和原物料上漲等挑戰,劉世芳表示,內政部將持續聆聽產業意見,並與各界溝通交流,共同找出最符合臺灣未來永續發展的淨零轉型路徑。

劉世芳也指出,國家公園森林碳匯溫室氣體移除量約為20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臺林業部門移除量之百分比9.39%。藍碳(濕地及海岸地區)每年碳移除量約9.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這些數據顯示,自然碳匯在淨零碳排目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劉世芳期許此次研討會,讓「增匯」、「減碳」的挑戰,化為產業投資、創造就業的新機會,攜手產業與學界共同驅動未來碳匯新里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