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老舊公寓增設電梯需求日益增加,有助改善「老人困老宅」的困境。
- 政府推出補助方案鼓勵電梯增建,但需符合法規、住戶同意,並克服一樓住戶疑慮。
- 增設電梯不僅提升居住品質,更具投資報酬率,有助房屋保值甚至增值。
破解「老人困老宅」!老舊公寓增設電梯助長者安居.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老舊公寓的居住品質問題也日益顯著。許多長者因行動不便,在沒有電梯的公寓中難以上下樓層,造成「老人困老宅」的困境。為改善此狀況,近年來台灣各地老舊公寓增設電梯的呼聲日益高漲,而政府也推出相關補助方案,鼓勵民眾進行電梯增建。
總盛建設總經理林光宗表示,台灣老舊公寓數量眾多,但都市更新進程緩慢,因此增設電梯成為提升老舊公寓居住品質的有效方法。總盛建設自三年前開始推廣老舊公寓增設電梯業務,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也成為此領域的領跑者。
不過,老舊公寓增設電梯並非易事,需要符合相關法規和取得住戶同意。林光宗指出,增建電梯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法定空地深度必須超過1.8公尺,才能容納電梯設備;二是超過一半所有權人同意,才能進行增建。
除了上述條件,增設電梯還有其他優點,例如:免爬樓梯,讓長者生活更便利;享有政府補助,減輕民眾負擔;提升房屋價值,有助於房屋保值甚至增值。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樓住戶往往因擔心圍牆被拆除而反對增建,這需要透過妥善溝通與配套措施解決。
林光宗也強調,電梯安全使用年限大約是20年,遠低於公寓的RC結構使用年限50年。政府法規規定,超過30年以上的公寓才能申請電梯增建。因此,電梯增建不僅是提升居住品質,更是確保長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近年來,台北市政府和新北市政府積極推動老舊公寓增設電梯補助政策,放寬補助申請資格,讓更多老舊公寓住戶受益。台北市政府電梯補助上限為300萬元,新北市政府則為320萬元。
電梯增建的費用除了政府補助外,還需要住戶共同分擔。林光宗表示,電梯每月保養費用約3000元,五層樓公寓八戶人家分擔,每戶每月約375元。電梯每月公共電費每戶約50元。
電梯增建後,每戶可增加約一坪的權狀面積,提升房屋價值。根據統計,台北市公寓與華廈每坪價差約10萬至17萬元。因此,電梯增建不僅能提升居住品質,更是一項具有投資報酬率的改善措施。
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兩成,老舊公寓增設電梯的需求只會越來越高。林光宗表示,未來必定會有愈來愈多老舊公寓增建電梯的需求產生,總盛建設也將持續推廣電梯增建服務,幫助更多民眾解決「老人困老宅」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