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解決台灣農業面臨的困境,工研院以智慧感測、人機協作、循環永續等技術,協助農業科技智慧轉型。
  • 工研院開發的「生態資材數位預控生產設備」和「LED智慧光源系統模組」,可減少碳排放、提升生產效率,並創造更高的價值。
  • 工研院的努力展現了科技在農業永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強調了農工跨域合作的重要性,為台灣農業注入新的活力。
科技賦能永續農業:工研院智慧科技助攻農業轉型

科技賦能永續農業:工研院智慧科技助攻農業轉型.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近年來,台灣農業面臨著人口老化、人力短缺,以及氣候變遷帶來的收成不穩等挑戰,農業生產力下降的問題日益嚴重。為解決此困境,工研院在經濟部和農委會的支持下,積極推動農工跨域合作,並以智慧感測、人機協作、循環永續等三大面向技術,協助農業科技智慧轉型,邁向永續發展的目標。

在技術應用方面,工研院特別聚焦於「生態資材數位預控生產設備」和「LED智慧光源系統模組」的開發與應用,展現了科技如何協助農業減碳、提升生產效率,並創造更高的價值。

在「生態資材數位預控生產設備」方面,工研院與農業改良場合作,將農業廢剩資材轉化為天然友善的生態材料,例如將葡萄枯枝廢藤轉換為生物資材,應用於二林鎮葡萄園。這種做法不僅能減少碳排放,更能改善土壤品質,預計每年可減少5.6萬公噸的碳排放,相當於145座大安森林公園整年的二氧化碳吸附量。

至於「LED智慧光源系統模組」方面,工研院針對不同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光譜,開發出智慧光源系統模組,能夠根據作物生長階段,自動調整光源,提升產量和品質,同時降低電費。例如,在葡萄生產上,智慧光源系統能提高葡萄甜度,並改善果實品質和賣相;在洋桔梗生產上,智慧光源系統能增加單支花苞數,並調節生產和出貨週期。

一位葡萄農場主表示:“以一般釀酒葡萄而言,甜度達15至17度已近乎高峰,在智慧化光源系統的協助下,甜度可達20度以上,也讓農場主驚喜於提升了釀造葡萄酒鮮醇迷人風味的附加價值。”

另一位洋桔梗農民也分享了他的經驗:“以巨量資料與植物生理資訊開發出適用於洋桔梗的智慧光源控制系統。一樣的聰明應變、配合光線、季節等自動調整、簡單操作,洋桔梗單支花苞數就增加了 50%。”

工研院的努力和成果展現了科技在農業永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強調了農工跨域合作的重要性。透過智慧科技的應用,不僅能解決農業面臨的人力短缺和氣候變遷等挑戰,也能提升生產效率,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為台灣農業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By 張宇翔

期待在科技迅速變遷的時代,以最前沿的視角,深入淺出地介紹科技趨勢,幫助讀者輕鬆理解最新的科技發展。明智媒體 Bright Headlines 特派記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