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銅價下跌,因投資人撤資及市場情緒轉變,但分析師預測中長期需求將持續上升。
- AI 和能源轉型將帶動銅的需求,預料未來出現赤字。
- 儘管短期面臨供應過剩壓力,但長期來看,銅價將受 AI 和能源轉型需求支撑。
銅市利多反轉!AI和能源轉型現商機.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近期銅市因投資人撤資而出現價格下跌,但分析師預測銅需求在中長期仍將持續上升,特別是人工智慧 (AI) 和能源轉型的發展將帶動銅的需求。
今年早些時候,投資人基於銅預期短缺而大量買入,推動銅價上漲。5 月,銅價達到每噸 11,100 美元的歷史高點。然而,隨著市場情緒轉變,投資人開始撤資,導致銅價下跌。
大宗商品交易商在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 買入銅,以履行他們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OMEX) 賣出銅的承諾。隨後,銅價下跌近 20%,因為製造業活動疲軟導致現貨市場重新控制。
消費者暫停購買,生產商和交易商將多餘的金屬運往 LME 倉庫,導致庫存飆升。分析師預估今年銅將過剩 26.5 萬噸。8 月初,LME 期銅觸及每噸 8,714 美元的 4.5 個月低點。
中國需求疲軟,房地產市場低迷和中國製造業停滯都造成不利因素。中國生產商無法在國內市場銷售產品,他們將銅運往 LME 在韓國和台灣的倉庫,希望利用 LME 高於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價格。
智利 Escondida 礦場工人罷工一度引起供應擔憂,但後來達成和解。隨著 AI 和能源轉型發展,預料銅將出現赤字,需求將持續上升。
麥格理分析師 Alice Fox 表示:“需求和精煉產量的更新已將市場推向過剩,比預期還快。如果交易所庫存下滑,銅價可能在第四季回升。然而若沒有更快的全球經濟成長提振需求,2025 年和 2026 年更大幅度的過剩意味著這種反彈可能是短暫的,價格可能回落至 8,000 美元。”
法國巴黎銀行分析師 David Wilson 則表示:“如果剔除出口,中國的國內需求似乎很疲軟,銅並不短缺,預料今年銅供應過剩 15 萬至 20 萬噸。產品製造商已經去庫存了。如果你是一家製造商,對需求和出口前景不確定,你就不會積極補充庫存。”
嘉能可 (Glencore) 執行長 Gary Nagle 表示:“我們仍視銅為脫碳的支柱。在 AI 數據中心和綠色基礎設施上的支出非常需要銅。”
儘管目前銅市面臨短期供應過剩的壓力,但長期來看,AI 和能源轉型帶來的巨大需求將支撑銅價。因此,投資者可以密切關注銅市發展,把握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