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房市交易量8月大跌16%,較去年同期減少2%,顯示市場買氣持續降溫。
- 銀行自主升息、限貸令導致購屋民眾求貸無門,解約頻發,台北市和桃園市交易量減幅最大。
- 市場觀望氛圍濃厚,未來發展充滿變數,房價是否調整值得關注。
降息利空!房市交易量大降16%!銀行限貸購屋無門.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台灣房市交易量近期出現明顯下滑,根據中信房屋統計,8月份全台交易量較上月減少約16%,較去年同期減少約2%,顯示市場買氣持續降溫。這一現象與銀行自主升息、自主限貸的措施密切相關,導致購屋民眾求貸無門,解約現象頻發,進一步壓縮了市場交易量。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指出,8月逢民俗月,不少民眾會避開此期間進行買房或交屋,加上銀行限貸令及股市震盪的衝擊,購屋民眾變得更加謹慎,市場觀望氛圍加重,看屋人潮大幅減少,交易量自然隨之下降。
張世宗表示,現在很多銀行自主升息、自主限貸,購屋民眾「求貸無門」,解約現象頻發,成屋交易量已出現緊縮徵兆。他認為,台北市購屋門檻高,購屋民眾需要的貸款金額亦較大,銀行收緊房貸資金後,許多自備款有限的購屋民眾被迫延宕置產計劃,直接導致台北市交易量縮減。
至於桃園市,除同樣面臨房貸問題外,屋主惜售、市場供給量減少也是使得交易量下滑的重要因素。六都交易量增減互見,其中台北市和桃園市的減幅最多、皆在兩成以上,而新北市則與上個月持平。
雖然房市交易量下滑,但市場並未完全冷卻,部分屋主仍對市場前景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通膨預期、台商回流資金解封、美國降息等利多因素,將繼續支撐房市表現。然而,銀行限貸的措施,以及央行9月將召開第3季理監事會議,不排除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的可能,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房市未來發展。
目前,房市呈現觀望氛圍,買賣雙方都在謹慎評估市場狀況。銀行自主升息、自主限貸的措施,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讓房市未來走向充滿變數。未來市場是否會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以及房價是否會出現調整,都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