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日前通過防治電信網路詐欺調研報告,指出多項問題,促請行政院評估改善相關缺失,以遏止電信網路詐欺猖獗。監察委員賴鼎銘、范巽綠、趙永清、葉宜津、林文程、賴振昌、王麗珍等,共同參與了本次調查研究。報告中指出,電信網路詐欺案件數量持續攀升,至民國112年更突破2萬件歷史新高,嚴重影響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更造成國安危機。

監察院交通及採購委員會、內政及族群委員會、財政及經濟委員會、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司法及獄政委員會聯席會議,共同通過了這份調查研究報告。報告中指出了電信網路詐欺問題,例如門號核配浮濫、數位平台治理、人頭帳戶、虛擬貨幣制度等。監委賴鼎銘表示:「監察院體切社會對電信網路詐欺防治不力的批評,因此啟動『政府防制電信網路詐欺之對策與檢討』通案性案件調查研究。」

報告也指出,政府雖陸續制定「打詐綱領1.0」及「打詐綱領1.5」,但電信網路詐欺案件數量仍然居高不下。監委提到:「政府雖陸續制定『打詐綱領1.0』及『打詐綱領1.5』,惟至民國112年電信網路詐欺案件數量仍突破2萬件歷史新高,情勢不容樂觀。」

為此,監察院建議行政院持續積極檢視行政面薄弱環節,透過上游清源防制提高整體打詐綜效。監委強調:「詐騙集團目的不外乎取得金錢,因此金流管制及洗錢防制措施實屬打詐政策核心。」

此外,監察院也建議導入「公私協力」及「循證治理」概念,提升識詐效果。報告中也強調,政府應積極分析後續執行成效,並滾動式檢討相關法規疏漏。

監察院的調查研究報告,為政府防治電信網路詐欺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如何有效遏止電信網路詐欺案件,需要政府、民間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