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售屋交易熱潮下,金管會檢查局發現國銀在辦理預售屋不動產信託作業出現兩大缺失。
  • 國銀未留存賣方交付信託價金明細的日期資料,也未書面限期催告賣方交付信託。
  • 檢查局提醒買方注意交易細節,確認銀行已依約辦理信託作業,才能保障自身權益。
預售屋交易陷阱!銀行信託疏失,買方權益受損

預售屋交易陷阱!銀行信託疏失,買方權益受損.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台灣房市今年大爆發,預售屋交易熱潮持續延燒,吸引不少投資客和自住客搶進。然而,在預售屋交易熱潮下,金管會檢查局近期發現國銀在辦理預售屋不動產信託作業中出現兩大缺失,可能損害買方權益,引發外界關注。

檢查局指出,國銀在辦理預售屋不動產信託作業時,出現兩項明顯疏失。首先,國銀沒有留存賣方交付信託價金明細的日期資料,以及核對紀錄,這將不利確認賣方是否有依照信託契約的約定期限,將買方所繳的價金交付信託。

其次,國銀也未書面限期催告賣方,要求其在收訖買方價金的次一營業日交付信託。檢查局認為,國銀應落實信託公會辦理預售屋不動產開發信託以及價金信託業務應注意事項,避免延遲交付信託,損害買方權益。

預售屋不動產信託是保障買方權益的重要機制,買方支付的價金會由銀行保管,直到建商完成房屋興建後才會撥款給建商。然而,國銀在信託作業中出現的缺失,可能導致買方在資金安全和權益保障上產生風險。

金管會檢查局提醒,在進行預售屋交易時,買方應注意相關細節,仔細審閱合約內容,並確認銀行是否已依約辦理信託作業,才能保障自身權益。此外,也建議國銀加強信託作業,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