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是常見的兒童疾病,傳染性強,容易造成兒童感染,嚴重者可能引發重症,家長需要了解如何照護患病兒童,降低傳染風險,協助孩子盡快康復。
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葉國偉醫師表示,許多因腸病毒住院的孩童並非重症,而是因脫水嚴重才需要接受點滴治療以緩解症狀。因此,預防脫水是照顧腸病毒感染兒童的關鍵之一。
照顧腸病毒感染兒童的七大重點:
- 預防脫水: 觀察孩子的尿量和尿液顏色,判斷是否脫水。多喝開水,並提供運動飲料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 冰涼飲食: 提供冰涼、軟質食物,如豆花、布丁、優格、冰淇淋等,減輕口腔疼痛。
- 隔離在家: 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避免傳染給他人。
- 環境消毒: 使用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特別是常接觸的物品,如門把、餐桌、嬰兒床柵欄等。酒精對於腸病毒的消毒效果有限。
- 留意排泄物處理: 處理患童排泄物時,務必戴手套並徹底清潔雙手,防止病毒傳播。
- 避免共用物品: 避免共用餐具、食物和玩具,定期消毒玩具。
- 留意重症前兆: 關注孩子是否有意識不清、嗜睡、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呼吸及心跳急促等症狀,若出現任何症狀應立即就醫。
台北榮總護理部說明,家長可以試著給孩子吃一些冰涼、軟質的食物,增加孩子進食的意願。衛福部疾管署澄清,腸病毒目前只能靠支持性治療,沒有特效藥,冰涼的食物只能緩解孩子口腔潰瘍的不適,並沒有治療腸病毒的效果。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
衛福部疾管署資訊,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多由 B 型克沙奇病毒和伊科病毒引起,這些病毒可能透過胎盤傳染給新生兒,或是在產婦分娩過程中,因新生兒接觸到含有腸病毒的血液和分泌物而感染。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症狀:發燒、嗜睡、膚色蒼白、喝奶量減少,嚴重則可能引發敗血症、腦炎、心肌炎。
國泰綜合醫院兒科護理部也提醒,協助新生兒清理排泄物後,應將尿布包好再丟棄,並確實消毒及清潔雙手,避免自身感染腸病毒,也降低傳染給家中其他幼兒的機率。
家長申請家庭照顧假
台中市政府勞工局說明,《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勞工在家庭成員需要預防接種、罹患嚴重疾病或發生其他重大事故需要親自照顧時,可申請家庭照顧假。一年最多請 7 天,不支薪,需要提供相關證明。
其他注意事項:
- 腸病毒傳播途徑:主要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播,容易在托育機構、學校等學生互動密集的場所蔓延。
- 腸病毒潛伏期:7-10天,痊癒後仍可能隨著糞便排出長達8-12週。
- 停課原則:幼兒園、托嬰中心等學前教育機構一週內有兩名或以上學生確診腸病毒,建議該班級停課 7 天。
- 腸病毒重症前兆:意識不清、嗜睡、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呼吸及心跳急促。心跳每分鐘超過 120 次以上,也屬於重症前兆。
家長應積極預防腸病毒感染,並注意孩子的健康狀況,若有疑慮,應盡速就醫。